找到相关内容2082篇,用时2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那里

    在那里 禅 莲   的定义包含两种意义:一、独立存在义,二、能自己主宰,自由自在义。如证明一切有情于一切法中并无此两种性质,那么;即无所根据,也即无我能成立。  我们的身体是...环境息息相关,凡此均足以证明我们的身体不能单独存在,绝无自由主宰的能力。既不能独存,更无法主宰, 只是情有理无的幻想。反之, 无我性方是实相。  精神不出意识的知、情、意与潜意识里面的本能、...

    禅 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348307.html
  • 给现代人的信

    和平与安乐。事实上,这也是具足慈心、悲心的根本意义。 为何要修慈悲心?为何心不具足慈悲?因为心有愚痴故。因为有,只想到快乐、安乐,要脱离痛苦,有这样执的心,自然产生以外的众生。这时就要反省,以了解是什么,了悟之后,即可离苦得乐。同时,他人也可苦得乐 特别是只是一个,而却包含以外的无边众生,都欲享快乐、避免痛苦,自、他都有...

    敏令堪钦仁波切

    |慈悲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1080334543.html
  • 不知生,焉知死

    不知生,焉知死  文/净因法师   葬礼上,痛失至爱的人抱头痛哭,场面悲恸感人。偶尔也能听到亲人们的思念之词。小孩边哭边问,妈妈,今后谁陪玩?妻子边哭边絮叨,你好狠心,怎么忍心离而去,让一个人独自伤悲?静思细嚼伤心人的句句肺腑之言,不难发现一个人在痛失至亲的时刻,心中惦念的还是自己的得失!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,自私的根源则是执著于“我为实有。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,便一直在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5974642.html
  • 禅观——丹增嘉措活佛开示

    人有人权吗?不错,人有人权。人怎么会有人权呢?基于我们的意识里有一正当的、天生的相,我们自然想要快乐而不想要痛苦,以此相为基之要乐不要苦,就是人权存在的理由。   应得之乐与应离之...令人见一切现象的究极之性。一般而言,现象分两种:一是身心诸蕴,或为所用者;另一是用此诸蕴之。为了确定此之性,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。当我们说约翰来了的时候,其中有一被称为约翰的人。试问...

    丹增嘉措活佛

    |止观|禅观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8324983970.html
  • 四识住与修行

    这个、不要那个,年久月深,每一个人才形成今日的。  每一个人的都很有特色,没有一个人的掌纹(指纹)、声调、面孔完全相同,没有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吃过完全一样的东西,走过完全一样的路,感受过完全一样的苦乐,想过完全一样的事情,每一个人都要自己选择,别人给予再多的建议或暗示,到头来,还是自己要选择。  就是由这个带有个别特质和常要抉择的累积成行蕴是一个个体,常要面对很多互相冲突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552963.html
  • "的危险(节录)

    慢’是无上的喜乐【译注一】( Asmimanassa vinayo etam ve paramam sukham ),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力辨认它们。   人类的问题可以说只是的问题,不论是由他人或自己的烦恼造成,是人最迫切的问题──因为没有人愿意受苦。前面所说的两句话中,佛陀把受苦相提并论:一次次的‘生’是一次次的苦;同时,他也认为完全放下自我、...

    佛使尊者 著

    |般若|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7320614635.html
  • 在烦恼,烦恼在

    现前时,人往往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的感觉,更不知如何定位自己与环境的关系。因此,烦恼是失调的结果,自我身心失调、人关系失调便引生烦恼。再仔细一点观察,一切的烦恼中都有,都有不知如何安顿的困惑...   放下执 放下烦恼    是什么?我是五蕴假名所成,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假合而已!我们习惯把这个身体当作是,把身体感官的觉受当作是的感觉,依着感官对境所起的觉受而有...

    许永河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025112930.html
  • 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

    及其源头----梵文经典。   在龙树、寂天、月称等历代大师的阐扬之下,空性的阐观 有很多方法,这是就西藏佛教的传统而言。相信中国佛 教历代大师对于空性的修持,也有很精譬的解说。   空性如何... 一个不变、坚实、独立的体性存在,这就是空性。在 世俗菩提心的层次里,我们以(自己)为禅观空性的例 子或者对象,我们说就在那里,就世俗的角度来看 ,确实就在那里,或者确实就在...

    朵崩仁波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31792250.html
  • 抉择真理的标准三法印

    一个时期,称为;但是它以后会慢慢变化,称为;最后它会变坏,完全不见掉,称为。世间的物质是如此无常变化,我们的身体和生命都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,不必多加解说。我们的心念,...所以说诸行无常。  二、诸法无我  所谓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,保持一个时候,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,称为法。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,找不到一个的存在,所以佛说无我诸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741130.html
  • 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,关键要看他的执是否比较少?

    中有详细破斥,一一对应宣说得非常清楚,此处仅象征性地说明不存在。 为什么不存在呢?如果存在,那与五蕴要么是一体,要么是他体,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方式。既然如此,我们下面进行分析: 首先,以色蕴为例来观察,1)一体:色蕴可用眼睛看、用手触摸,它是众多的、无常的,与的法相完全相违,与众生的执著也不相同,因此色蕴肯定不是。就如《中论》所说,假如二者是一体,要么有众多之过失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076011.html